古代女子最早用什么画眉

更新时间:2024-12-29 08:41:59阅读:100

中国古代看中眉妆甚于眼妆,画眉的形式也多姿多彩,其中明见经传的就有:鸳鸯眉、小山眉、三峰眉、垂珠眉、拂烟眉等十几种。


哪怕是放在现代来说,也很少有人满意自己的眉型,通常的做法就是把它剃光,然后画上假眉。

画眉之风起源于战国,最早的“眉笔”,随处可得,用烧焦的柳枝涂在眉毛上,是最经济便捷的。我幼时就见过祖母,把用过的火柴棒留着画眉用,柳枝尚需修剪,火柴棒本身就细,修剪都免了,我想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年代,应该有不少人用过。


烧焦的柳枝随着历史的发展,似乎并不能登上大雅之堂,渐渐地人们发现了另一个替代品——黛,黛是一张黑色矿物质,画眉用的黛需要经过调和才能用,过程有点类似研磨,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将其粉末用水调和后即可使用,有点类似如今的眼影粉。在出土的汉墓里,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少磨石黛的石砚,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应经使用了。

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皇帝对后宫的赏赐“螺子黛”,引发了妃嫔们的明争暗斗。“螺子黛”也是一种画眉的材料,用现代的话讲,这是一款产于古波斯国的进口奢侈化妆品。它是一种可以被加工成各种形状的黛块,蘸水就可以使用,因此螺子黛受到当时贵族女子们的喜爱。

除了贵族阶级使用的螺子黛,寻常人家用得多是更为便宜的铜黛和石黛。

古代的女子很早就开始练习画眉,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就曾写道:“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在古代,不同时期的审美也不尽相同,“峨眉”当是最早流行的眉妆。峨,似蚕而细,峨眉则是弯而长的细曲眉,这种眉也是古代女子最钟爱的一种眉式。

汉魏时期,中国女子的眉式逐渐趋向浓阔,有了“城中好广眉,四方画半额”的俗语。

到了唐朝,女子画眉的样式比汉魏更显宽粗,称之为“广眉”或“阔眉”,唐代诗人张籍在《倡女词》一诗中写道:“轻鬓从疏阔扫眉,为嫌风日下楼稀。”画眉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诡形殊态,可谓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长、阔、浓的集锦之作。

宋代则以淡雅清秀为美,眉妆主流又从新兴起纤细秀丽的复古长峨眉,而且历经元明清,一直是盛行不衰。

《红楼梦》中,宝黛初次相见,黛玉给宝玉印象最深的就是她的眉毛和眼睛,“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卫风·硕人》中有诗句:“手如柔夷,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靓兮,美目盼兮。”这里是在夸赞庒姜美丽的容貌。从手,肤色,牙齿,额头和眉毛几个方面进行,由此可见,在古代,眉毛也是评价一个女子是否漂亮的一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