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床尾放沙发(沙发在空间内的应用技巧)
2025-04-01
更新时间:2024-10-30 10:25:10阅读:100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看人,看事还是看景,经常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心理学上,这种体验被称为“既视感”。
看过“红楼梦”的都记得,在“红楼梦”中,宝玉与黛玉第一次相见的场景:
宝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然看着面善,灬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未曾不可。”
宝玉在黛玉身上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经历其实我们好多人身上都发生过,有些人即使第次见面,却莫名感到亲切和熟悉,仿佛已经认识很久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昵?
医学上对“似曾相识”解释为:每个人的大脑都会有一个记忆缓存区域,当你看到一些事情的时侯,会把这些记忆先放到缓存区里面。大脑会把这些记忆储存到错误的地方——历史记忆区。于是当我们看着眼前的事情,就会感觉到好像看到过一样。尤其在疲劳的时侯,这种现象更容易发生。
心理学家认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我们接收到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我们经历的事情,有的我们会刻意记下来,但有的我们却不会在意,这些记忆就变成了无意识的记忆。当我们面对新的事物和情景的时侯,这些事物会刺激我们储藏在大脑里的一些记忆,让我们曾经的记忆与现在的进行匹配,于是便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也有么理学家认为,我们未必经历过那些“相匹配”的事,但是我们做过相匹配的梦,看过相匹配的小说,电视,它们通过各种虚拟的场景,给我们提供“相匹配”的信息。于是,当我们在面对一些与这些虚拟信息相符合的场景的时侯,便会突然想起我们忘记的梦,或小说,电视的情节,这样便产生了似曾相识的错觉。
除了以上这些,有关研究结果还发现有以下特点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出现似曾相识的情况:
情绪不稳定的人,这是因为情绪相关的记忆,会更容易记住。
更年期的人,由于内分泌剧烈变化,情绪大都不稳定,记忆也会变得活跃起来,那些无意识的记忆,就会深刻地映现在我们的大脑里。
但值得注意的是,过于强烈,过于频繁的“似曾相识”并不好,它意味着储存记忆的脑细胞正在遭受着强烈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