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床尾放沙发(沙发在空间内的应用技巧)
2025-04-01
更新时间:2024-10-05 10:34:51阅读:100
老人说过寿不能在3个年龄过,究竟是哪3个年龄你知道吗
人生几十载,光阴似箭。
在我们的生活中,过生日一直是个特别的日子。
蛋糕、蜡烛、祝福,每年这一天都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
可是,你知道吗?在老一辈人眼中,过生日还有不少讲究呢!
有位老人家就跟我说,过寿不能在3个年龄过,不然会不吉利。
听到这话,我倒是来了兴趣。
到底是哪3个年龄呢?背后又有什么讲究?
话说那天,我去看望住在隔壁的张奶奶。
刚进门,就看见她正在收拾东西。
“奶奶,您这是要去哪儿啊?”我好奇地问道。
张奶奶抬头看了我一眼,笑着说:“哦,小王啊!我这是准备去儿子家住几天。
你不知道,后天就是我66岁生日了。
”
“66岁生日?那不是该好好庆祝一下吗?”我有点不解。
张奶奶摇了摇头,神秘兮兮地说:“嗨,你不懂。
66岁可不能大张旗鼓地过。
这是老人们的讲究。
”
听到这话,我更感兴趣了。
于是,我坐下来,央求张奶奶给我讲讲这其中的门道。
张奶奶放下手中的活计,慢悠悠地说起来:“其实啊,咱们老一辈人都知道,过寿有三个年龄得特别注意。
66岁、73岁和84岁,这三个年龄可不能随随便便过寿。
”
“为什么呢?”我追问道。
张奶奶笑了笑,开始娓娓道来。
原来,这还得从古人的纪年法说起。
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六十年一个甲子。
六十岁,也就是“花甲之年”,意味着人生走完了一个完整的周期。
所以,六十岁之前过寿,在老人看来有点不合规矩。
“那66岁又是怎么回事呢?”我问道。
张奶奶解释说:“66岁啊,对应的是‘壬寅‘年。
你可能不知道,这个年份在历史上可不太平。
秦始皇统一六国,朱元璋建立明朝,都是在‘壬寅‘年。
久而久之,人们就觉得这一年多有变数,得多加小心。
”
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73岁和84岁呢?”
张奶奶继续说道:“这就更有讲究了。
73岁是孔子去世的年龄,84岁是孟子去世的年龄。
这两位圣人对中国文化影响太大了。
后人就觉得,在这两个年龄大操大办,有点不吉利。
”
听完张奶奶的解释,我不禁感叹:“没想到过个生日还有这么多门道!”
张奶奶笑着说:“是啊,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可不讲究这些了。
我们老一辈人,更多的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
”
我点点头,若有所思。
突然,我想到了什么:“那奶奶,如果碰上这几个年龄,您们是怎么过的呢?”
张奶奶眨了眨眼,神秘地说:“哈哈,我们老人家可有妙招!比如66岁,我们就提前一年过,叫‘做九头‘。
73岁和84岁,我们就选在正月初七过,叫‘过人日‘。
这样既表达了祝福,又避开了忌讳。
”
听到这里,我不禁为老人们的智慧赞叹不已。
张奶奶接着说:“其实啊,过寿最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心意。
我们这把年纪了,最看重的就是家人的陪伴和关心。
一碗长寿面,几个寿桃,全家人围在一起聊聊天,这就是最好的庆祝了。
”
我听得连连点头。
张奶奶的话,让我对生命和亲情有了新的认识。
临走时,我忍不住问:“奶奶,那您后天准备怎么过呢?”
张奶奶笑着说:“我啊,就去儿子家住几天。
全家人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
简简单单的,但很温馨。
”
看着张奶奶慈祥的笑容,我突然明白了。
生日的意义,不在于大操大办,而在于珍惜当下,感恩生命,享受亲情。
这或许才是老人们真正想要传达的智慧吧。
走出张奶奶家,我的心里满是感动和感悟。
生命的长度固然重要,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更值得我们去追求。
无论是哪个年龄,只要我们心存感恩,珍惜眼前人,每一天都是值得庆祝的日子。
这次和张奶奶的谈话,不仅让我了解了老人们的生日讲究,更让我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
也许,最好的生日礼物,就是陪伴和关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