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床尾放沙发(沙发在空间内的应用技巧)
2025-04-01
更新时间:2024-10-08 10:14:32阅读:100
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由夔州(治所在现在的重庆奉节)刺史调任和州(治所在现在的安徽和县)刺史,在沿江东下赴任的途中,经西塞山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一首感叹历史兴亡的著名诗篇: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刘禹锡通过西晋灭吴这一历史事件,抒发对世事难料、时光永恒和人生短暂的感悟。其中“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说的是当时的东吴,为防御晋武帝的征讨,曾在西塞山一带筑营垒、设江防,并用铁锁链横截长江,以阻挡王濬的楼船。
但王濬用数十木筏,上载麻油火炬,烧融了铁链,直抵金陵城下,迫使吴主孙皓举“降幡”投降。孙皓是东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
孙皓投降使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终结,吴国灭亡,实现了晋王朝的全国统一。然而金陵相继建都的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也相继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些都是“往事”啊,不堪回首明月中,正如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所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西塞山,位于今湖北省黄石市,山体突出到长江中,因而形成长江弯道,站在山顶犹如身临江中。
黄冈因为苏轼而留名,黄石也因刘禹锡而出名。50多年前,诗人张志和也曾经在这里写下了耳熟能详的: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顺宗即位,提拔王叔文﹑王伾等,谋夺宦官兵权,实行改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经146天,这次整治革新宣告失败。
失败后,参予其事者皆被放逐: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时称八司马。
朗州既现在的湖南常德,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创作了《竹枝词》、《踏歌词》、《浪淘沙词》、《竞渡曲》、《采菱行》等流传不朽的诗歌。
元和九年十二月(815年),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人一起奉召回京。次年三月(816年),到朱雀大街上的玄都观欣赏桃花。这玄都观是唐朝著名的道观,其园林景观以遍植桃花而闻名。在朱雀大街上,东面是大兴善寺。
桃树成林,桃花赛雪,正所谓“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你说看看桃花、赏美景、喝美酒就得了呗,刘禹锡管不住自己的笔,他作了一诗: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在前往玄都观花的路上,路上的行人熙熙攘攘,灰尘扑面而来,紫陌之上,红尘滚滚。人们热议着看花的感受,犹如一场盛大的狂欢。虽然没有直接描写玄都观的桃花,但是从看花人的热烈反应中,可以想见那繁盛与美丽的桃花是如此引人入胜。春日里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感慨万分,眼前的桃树如云蒸霞蔚般盛放,一片花海尽收眼底。然而,这些开得如此绚烂的花朵却是在他离开后才得以种植。
但是,怎么说呢,言为心声,话里话外暗搓搓地说,里面的桃树都是他之前被贬谪之后栽种的,满朝的新贵都是在他被撵走以后才得意的。“我不是针对你,我是说在座的各位”。
他的政敌又不是傻子,逮住机会说他有怨言,被权相武元衡赶出京城。
孟棨《本事诗·事感第二》说:“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坐,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者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
大和元年(827年),刘禹锡任东都尚书。从贞元二十一年(805年)第一次被贬谪,从初次被贬到此时,前后共历二十三年。所以才有了前文的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的“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大和二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写了,再次游览玄都观,又赋诗一首:
《再游玄都观》
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木。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次游览玄都观,物是人非,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当年被贬谪的刘郎君现在又回来了,颇有“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的不屈和乐观,那是得意滴笑啊。
刘禹锡与后来的苏轼两人,命运相似,都是才气过人,都是屡遭发配,他们人生态度亦相似,进退自如,宠辱不惊。
东坡先生宦海浮沉,一路向南一路诗词一路品尝美食,也体验了一把“舌尖上的中国”,正所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而刘禹锡四处波折,一路走一路抖擞,无论身处何地,从不妥协、永不放弃,心中怀抱对人生的希望,坚定对生活的热爱,以百折不挠的精神,积极乐观地奋战。恰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