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脱维亚说什么语言为主(一天认识一个国家——拉脱维亚)

更新时间:2024-11-05 15:20:07阅读:100

一、国旗与国徽

拉脱维亚共和国国旗(英语: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Latvia,拉脱维亚语:Latvijas Republikas nacionālā karogs),是拉脱维亚共和国的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为2∶1,旗面由三个自上而下的横长方形相连组成,颜色依次是深红、白色、深红,颜色分布比例为2∶1∶2,国旗上的深红色一般被称之为“拉脱维亚红”。

拉脱维亚国徽分为大、中、小三个样式。小国徽为盾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半部的太阳代表拉特格莱公国,左下方的红狮代表库兹拉姆公国,右下方的银色半狮半鹰怪兽代表韦德季姆公国。盾徽上端有三颗金色五角星,象征三个公国的再联合。中国徽:加上了象征和平、自由的橡树枝条。大国徽:树枝以国旗捆绑,左右以狮子和狮鹫守护着。

二、概况

拉脱维亚共和国。面积 64 589平方千米。人口197万。民族拉脱维亚族占人口的62%,俄罗斯族占26%,白俄罗斯占3%,乌克兰族占2%,波兰族占2%,其余为立陶宛族、爱沙尼亚族、犹太人等。语言 官方语言为拉脱维亚语,通用俄语。宗教 主要信奉罗马天主教、基督教路德宗,其次为俄罗斯东正教、旧教、浸礼宗。首都 里加。政区 全国划分为110个区和9个全国级市。国庆11月18日(独立日)。货币 欧元。

三、历史

10~13世纪建立封建公国。13世纪初,被日耳曼十字军、波兰、瑞典和沙俄统治、瓜分直至吞并。1918年11月18日宣布独立。1940年7月21日成立拉脱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8月5日并入苏联。1990年5月4日改国名为拉脱维亚共和国,1991年8月22日正式恢复独立。1991年9月12日与中国建交。

四、自然

地形以波状起伏的平原为主,西部、中部和东南部有丘陵分布。最高点盖津纳山海拔311米。多河流、湖泊和沼泽。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气候。泥炭资源丰富。

五、经济

波罗的海沿岸经济发达国家,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加工、纺织、泥炭开采、机械和化工等。农牧业十分发达,以种植谷物、马铃薯、甜菜和亚麻为主,养蜂业十分普遍。

六、风景名胜

锡古尔达城堡通常被人们称作锡古尔达新城堡,主要是为了区分其旁边坐落的建于19世纪末的锡古尔达中世纪城堡遗迹,它们都坐落于拉脱维亚的锡古尔达(Sigulda)地区。锡古尔达是位于拉脱维亚维泽梅地区的一个小镇,距离拉脱维亚首都里加53公里。

里加圣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 Riga)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一座高耸的教堂,高123米(战前高136米),始建于1209年,15世纪初由罗斯托克石匠扩建。目前的钟楼完成于1746年,历史上曾遭雷电袭击,其中两次造成坍塌(1666年和1721年)。二战以前,这是欧洲最高的木制建筑。战争期间,屋顶和钟楼毁于大火。1970年代,苏联工程师重建教堂,并安装了一部电梯,使人们可以在70米高处眺望里加风光。